臨床上比較常用的“節(jié)氣灸”除應季應用以外,還有一種是遵循“冬病夏治,夏病冬治”的反季節(jié)的防治思路。比如夏季“三伏”天進行艾炷灸,貼敷肺俞、大椎等穴,防治冬季易發(fā)的哮喘、“慢支”等病。這是因為按陰陽四時消長規(guī)律,人體陽氣在春夏季多旺,秋冬季多斂。久病易傷陽,冬季之時,本不旺之陽受自然界影響更加虛衰,在此季節(jié)陰陽明顯失衡,故疾病紛紛在冬季加重或誘發(fā)。若反季節(jié)在夏季利用“節(jié)氣灸”防治,則機體可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激勵,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,達到溫元陽、化宿疾、平衡陰陽消除病根的目的。因此臨床上許多在冬季加重或誘發(fā)的慢性疾病,如果能提前在夏季治療,往往可獲特效。
“節(jié)氣灸”常選配具有補益強壯作用的腧穴,比如關元、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大椎等。一般根據疾病性質及患者體質的陰陽寒熱傾向,分別選擇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等自然界陰陽變化明顯的時候施用,艾灸多用艾條溫和灸或艾炷灸。一般而言,“節(jié)氣灸”只要使用得當,往往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。
在常用的“節(jié)氣灸”中,冬至前后的“關元灸”應用頻率較高。許多人在冬至前后施用關元灸預防中風、感冒等多種疾病并達到助陽保健延衰強壯的目的。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蘇充盛,人體可順從自然界的陽升之氣,借助關元灸來強壯元陽。關元穴又名丹田,具有培腎固本,調氣回陽,灸之可使元氣充足,虛損可復,故能祛虛勞百損,壯一身之氣,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?!毒霸廊珪氛f:“虛能受熱,所以補必兼溫。”冬至的關元灸恰好滿足了“補必兼溫”的特點,可達到溫壯元陽,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的目的。此外,春分的曲池“節(jié)氣灸”預防眼??;秋分的足三里“節(jié)氣灸”強壯脾胃、預防胃腸病等,都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傳統(tǒng)的“節(jié)氣灸”方法。
現(xiàn)在臨床與民間依然延用的在三伏天或三九天艾炷灸、穴位貼敷肺俞及大椎防治冬季易發(fā)的哮喘等肺病,實際上它是依據《靈樞?病傳》“病先發(fā)于肺,……冬日入,夏日出。” 而設的冬夏治療的一個原則。根據四時五行五臟的關系,冬季日入應在申酉時,此乃金氣主時亢極之時,夏之日出在寅時,寅時乃木旺之刻,肺屬金,冬日入,金氣亢極而病增,夏日出,夏本金氣不支,寅時木旺而金氣尤衰則病增,所以冬夏是肺病高法季節(jié),也是防治肺病關鍵時刻。再比如,臨床上許多慢性疾病都易在冬季加重或誘發(fā),其它季節(jié)狀如常人,而提前在夏季治療往往可獲殊效。這是因為按陰陽四時消長規(guī)律,人體陽氣在春夏季多旺,冬季多斂,人體久病本易傷陽,冬季之時,本不旺之陽更加明顯,在此季節(jié)陰陽明顯失衡,故疾病紛紛在冬季加重或誘發(fā)。若反季節(jié)在夏季利用“節(jié)氣灸”防治,則機體可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激勵,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,達到消除病根的目的。當然“節(jié)氣灸”還可配合不同腧穴的選用,達到穴與法相配的最優(yōu)效果。比如許多人喜歡在冬至前后施用關元灸以期達到預防中風、感冒及助陽保健延衰強壯的目的。這又是根據“冬至一陽生”的原則而設的方法。自冬至之日開始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蘇充盛,人體可順從自然界的陽生之氣,應用關元灸來強壯元陽。關元穴又名丹田,是任脈的代表穴,為一身元氣之所在,男子藏精,女子主月水,又為肝、脾、腎三陰經與任脈的交會穴,沖脈、督脈、任脈均出于胞中,又稱一源三歧。具有培腎固本,調氣回陽,灸之可使元氣充足,虛損可復,故能主虛勞百損,壯一身之氣,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。《景岳全書》有:“虛能受熱,所以補必兼溫。” 順從自然界的陽生之氣在關元穴的艾灸恰好滿足了“補必兼溫”的特點,可達到溫壯元陽,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的作用。所以關元穴是 “節(jié)氣灸”選用頻率最高的穴位。此外,春分的曲池“節(jié)氣灸”預防眼??;秋分的足三里“節(jié)氣灸”強壯脾胃、預防胃腸病等都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“節(jié)氣灸”方法。